慢性肾衰,肾衰3号方加减
病案: 蔡某,男,54岁。
主诉: 反复倦怠乏力3年余,再发伴发热胸痛3天 现病史: 患者诉3年余前出现倦怠乏力,双下肢水肿,呈对称性,四肢关节疼痛,病后查肾功能提示血肌酐300umol/L左右,考虑“慢性肾衰竭、痛风性关节炎”,具体诊疗不详,症状好转后出院。出院后倦怠乏力、双下肢水肿、四肢关节疼痛反复出现。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倦怠乏力,伴发热,胸前区及剑突下胀痛为主,最高体温:39.2℃,自行口服“退烧药”(具体药物不详),体温可下降至正常,时有咳嗽咳痰,咳少许白色黏痰,咽痒,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现为进一步系统诊治遂至我院急诊就诊。
症见: 倦怠乏力,诉胸前区及剑突下胀痛为主,时有咳嗽、咳痰,咳少许白色黏痰,咽痒,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轻度水肿,气紧,双膝关节疼痛,入院时复测体温已降至正常,无脱发、口腔溃疡等不适,纳寐尚可,夜尿增多,2-3次,大便调。舌淡,苔薄黄,脉沉细数。
既往:痛风性关节炎、糖尿病
诊断:慢性肾衰
脾肾气虚证
按语:
肾衰一般由于水肿、淋证、尿血等多种肾脏疾病发展而来。中医认为各种肾病日久,损及各脏腑功能,并以脾肾虚损为主,病情逐步发展而使病情加重,导致正气虚衰、浊邪瘀血雍滞肾络,最后肾脏失去开阖的功能,湿浊尿毒潴留于体内,而引发本病。
患者久病,脾肾亏虚,脾虚则水谷精微不布,肢体失其濡养故而倦怠乏力;脾虚水湿不化,肾虚则水液无以输布而至湿浊内生,泛溢肌肤,发为水肿;脾肾气虚,气机运化失司,脾气不升,致使气机壅滞,复外感风邪犯肺,则见咳嗽,气机瘀滞,加之久病气虚,气虚则见发热;肾虚,膀胱气化失司,则夜尿增多。久病气虚而致气滞,无以运血而致有瘀内阻故舌质暗,苔白,脉细数主虚瘀之证。
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处方:肾衰3号方加减。
燀苦杏仁 12g 豆蔻 12g 薏苡仁 30g 姜厚朴 9g
通草 9g 滑石 30g 淡竹叶 9g 法半夏 15g
拳参 9g 玄参 15g 浙贝母 15g 地骨皮 15g
绵萆薢 30g 甘草片 6g
6剂,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