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用药疑惑:为何“同病不同药”?


在药学门诊,我们经常遇到患者提出这样的疑问:“药师您好,前段时间我检查发现血脂偏高,医生诊断我为高脂血症,并开了阿托伐他汀钙片来帮助降血脂。但我朋友同样患有高脂血症,他却服用的是非诺贝特。为什么同一种疾病,用药却完全不同呢?”针对这一问题,我院药师团队将为您详细解答。



一、什么是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脂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血脂中主要有四种成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临床上把TG(甘油三酯)>1.7mmol/L,TC(总胆固醇)>5.18 mmol/L,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mmol/L都称为高脂血症;此外,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得低于1.04mmol/L,其中任何一项或者几项不在正常范围,均可称为血脂异常。而且血脂升高还被称为最隐蔽的温柔杀手,没有明显的不舒服,血管却不知不觉受到侵蚀。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与冠心病、脑卒中、心肌梗死、猝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有关。
二、诊断为高脂血症,该如何用药?
常用的一线降脂药主要可分为七大类:1.他汀类;2.胆固醇吸收抑制剂;3.胆酸螯合剂;4.抗氧化剂;5.烟酸类;6.贝特类;7.高纯度鱼油制剂。
七大类降血脂药之间的区别
注: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甘油三酯。
1.他汀类: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第一代(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第二代氟伐他汀,第三代(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他汀类药物连续服用4周以上才能达到最大降脂作用,建议在6周后检查血脂、转氨酶和CK(肌酸激酶)。他汀类药物也叫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除能有效降低血浆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高脂血症外,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是高胆固醇血症、中度甘油三酯血症的首选药物。
2.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有依折麦布等,该类药物可以有效抑制小肠粘膜吸收胆固醇的能力,从而发挥降胆固醇作用。
3.胆酸螯合剂:常用的胆酸螯合剂有考来烯胺、考来替泊和考来维仑等;
4.抗氧化剂:代表药物是普罗布考,在降胆固醇的同时降低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普罗布考显示了强大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除此之外, 普罗布考还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抗衰老、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作用;
5.贝特类:贝特类也叫苯氧芳酸类降脂药,主要有非诺贝特,吉非罗齐,环丙贝特,适应症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
6.烟酸类:烟酸别名叫维生素B3,属于人体必需维生素,该类药物的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除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I型高脂蛋白血症以外的任何类型的高脂血症,还有烟酸衍生物阿昔莫司等;
7.高纯度鱼油制剂:鱼油之所以能够调节血脂,主要成分是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大多在鱼身体中提取而来,比如三文鱼、沙丁鱼、秋刀鱼、带鱼和鲱鱼等。
所以,高脂血症患者服用不同的药物,是因为他们的具体情况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及具体情况(如血脂异常的类型、严重程度、合并症等),个体化选择降脂药物,以达到精准降脂的治疗目标。
三、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同时高脂血症患者也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管理、药物调脂治疗、随访监测。
1.生活方式管理:控制体重。保证每周5-7天,每次30分钟中等代谢强度运动。戒烟限酒,低脂饮食等,建立健康生活习惯。
2.药物调脂治疗:血脂中的“坏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严格控制血脂指标。医生会根据个体降脂疗和耐受情况制定用药方案,不要擅自停用或者更换药物。
3.随访监测:定期复查血脂、调整治疗方案非常关键。通常在治疗的4-6周复查血脂,治疗稳定后逐步改为每6-12个月复查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