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科普】揭开“氨糖”的神秘面纱


近年来,“氨糖”(氨基葡萄糖)类产品在市场上逐渐受到关注,相关产品的种类也日趋多样化,包括药品和保健品等不同类型,以及国产与进口、单方与复方等不同分类。随着公众对氨糖认知度的提升,药学门诊接到的相关咨询也相应增多,主要集中在氨糖的基本概念和其对关节健康的潜在作用等方面。下面就让我们和药学专家一起揭开氨糖的神秘面纱。

一、氨糖是什么?

氨糖,全称是氨基葡萄糖,也称葡萄糖胺。我们人体自身是可以合成氨糖的,每天可产生4~20g,正常情况下不需要额外补充。而且,氨糖主要存在于天然食物的非可食部(虾壳、蟹壳等)中,很难通过正常摄食获得外源性氨糖,但可以通过药物吸收后获得。
目前市面上的外源性氨糖主要有两类,即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盐酸氨基葡萄糖。常用的这两种药物都是从天然甲壳素中提取的氨基单糖。

二、氨糖有什么用?


氨糖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软骨细胞的修复能力,抑制损伤软骨的酶,防止损伤细胞产生超氧化自由基,促进软骨基质的修复和重建,从而缓解骨关节疼痛和延缓疾病的进程。还可增强滑膜液黏稠度,促使滑膜液合成,可改善关节润滑功能,降低因关节摩擦带来的疼痛。

随着运动量增大,体重增加或年龄日益增长,我们的关节软骨会不断磨损和退化,从而引起一系列的骨关节不适,主要症状包括关节活动受限、膝关节疼痛等,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心理压力加大。适当的补充氨糖可以有效的缓解或消除关节炎的疼痛、肿胀等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功能。

三、氨糖安全性如何?

因氨基葡萄糖是从天然甲壳素中提取的,因此,对虾蟹过敏或者过敏体质、哮喘患者应禁用或谨慎使用。
至于对血糖的影响,虽然氨糖与葡萄糖名称相近,但代谢跟葡萄糖完全不同,最终会变成二氧化碳、水和尿素,不会转变成葡萄糖,理论上讲糖尿病患者是可以服用的。如果对某氨糖类药品或补充剂效果不放心,可以监测血糖,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适时调整用量。
另外,由于缺乏孕期、哺乳期妇女、婴幼儿以及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摄入氨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从风险预防原则考虑,通常也不建议这些人群使用。
四、氨糖什么时候服用?


含氨糖制品因其主要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不适,如恶心、便秘、腹胀、腹痛等,不宜空腹服用,通常推荐在进餐时或者进餐后服用,这样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尤其是有胃溃疡的患者。

五、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盐酸氨基葡萄糖有什么区别?

有研究表明,服用盐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氨基葡萄糖后,两者的吸收程度和吸收速度都没有差别。而且,盐酸氨基葡萄糖在缓解膝关节疼痛、减轻肿胀及改善关节功能等方面与硫酸氨基葡萄糖相似。
硫酸氨基葡萄糖容易吸潮和氧化,一般与氯化钠或氯化钾形成复盐。与氯化钠形成复盐时,每1000mg硫酸氨基葡萄糖中含有约20%的氯化钠,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增加高血压、心力衰竭等风险。与氯化钾形成复盐时,则称为硫酸氨基葡萄糖钾,每1000mg硫酸氨基葡萄糖中含有25%的氯化钾,严重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患者是禁用的。
盐酸氨基葡萄糖中氨糖含量为83%,硫酸氨基葡萄糖中仅为65%,但硫酸氨基葡萄糖的生物利用度要大于盐酸氨基葡萄糖。不过盐酸氨基葡萄糖的胃肠刺激性更明显,有胃肠道疾病或担心胃肠道反应的人群,可以选择硫酸氨基葡萄糖。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