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详细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用药科普】双柏散:跌打损伤的中医外治瑰宝

发布时间:2025.08.22
字号:

 

 

 

双柏散

跌打损伤的中医外治瑰宝

图片
 
图片1.png
 
 

 

 

 

双柏散是中医经典外用良方

图片

双柏散是几十年的经验方,收录于《中医伤科学讲义》,临床应用历史悠久。这一经典方剂主要由侧柏叶、黄柏等药物组成,是中医外治领域的瑰宝。双柏散以其显著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作用,在骨伤科、外科、妇科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尤其在跌打损伤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药物剂型为粉末状,所以叫双柏散。使用时,将双柏散粉末与适量的液体辅料混合调成糊状或膏状,然后外敷于患处发挥药效。

 

双柏散是外治肿痛的常用方剂

图片

从中医理论来看,双柏散主要针对“血行不畅,瘀血内蕴,蕴久化热,津液输布受阻”所致的红肿热痛症状。其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清热解毒:方中侧柏叶、黄柏、大黄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作用,可有效清除体内热毒。侧柏叶药性寒凉且具有收涩效果,善入血分,能凉血止血。

 

活血祛瘀:大黄是活血通络、祛瘀消肿之 "将军",能清热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泽兰以活血祛瘀著称,能有效化解气血不畅产生的瘀血。

 

消肿止痛:黄柏清热燥湿,可缓解红肿部位的湿热症状;薄荷辛凉质轻,能清体表之热,具有良好的局部止痛作用。五味合用,共同起到活血祛瘀,行气通络止痛的效果。

 

图片2.png
图片3.png

 

跌打损伤是指因各种外力作用导致的软组织损伤,常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瘀斑、活动受限等症状。在损伤初期,局部组织受损,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瘀血,同时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液渗出,引起肿胀。

 

双柏散正是针对跌打损伤的这些病理特点而设计的:双柏散能有效减轻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缓解肿胀症状,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显著缓解跌打损伤引起的疼痛。同时,加速瘀血消散,促进局部组织修复。

 

双柏散的正确使用方法

图片

 

药物准备与调配方法

 

药物选择:应选择正规药店或医院提供的双柏散,确保药物质量。

 

调配液体选择:根据不同情况可选择不同的液体来调配双柏散,常用的有:

蜂蜜水:具有保湿和促进药物渗透的作用,是最常用的调配液。

纯净水:简单方便,适用于大多数情况。

白酒或醋: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适用于较严重的瘀血肿痛。

姜汁:具有温通经络的作用,适用于寒湿较重的患者。

 

调配方法:取适量双柏散粉末,加入选定的液体,搅拌均匀成糊状或膏状,以能粘附于皮肤上而不流淌为宜。

 

具体使用步骤与方法

 

正确的使用方法对双柏散效果的发挥至关重要:

 

使用前准备:清洁患处皮肤,去除污垢和油脂,如有毛发应先剃除,以利于药物吸收。

 

敷药方法:

01

将调配好的双柏散均匀涂抹在患处,厚度约为 2-3 毫米。

02

在药糊上覆盖一层纱布或保鲜膜,以防止药物干燥和污染衣物。

03

用胶布或绷带轻轻固定,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使用频率与时长:

一般情况下,每天外敷 1-2 次,每次 4-6 小时。症状严重者可每天使用 2-3 次。

 

疗程安排:根据损伤程度和恢复情况,可连续使用1-2周,或遵医嘱。

 

双柏散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与超声波治疗结合:在双柏散外敷后进行超声波治疗,可促进药物渗透。

与电疗结合:在双柏散外敷期间,可配合低频电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与针灸结合:在使用双柏散的同时,可针刺局部穴位和远端穴位,如阿是穴、合谷、足三里等,增强活血止痛效果。

与推拿结合:在损伤中后期,可在双柏散外敷后进行适当的推拿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与拔罐结合:在损伤中后期,可在双柏散外敷后进行拔罐治疗,促进瘀血吸收和经络疏通。

 

外敷中药膏剂简要流程图

 

图片4.png

总的来说,双柏散作为中医外治的经典方剂,以其独特的配方和良好的效果,在跌打损伤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特别是对于过敏体质者、孕妇、老年人和儿童等特殊人群。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双柏散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也在不断深入研究中。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法,相信双柏散这一中医瑰宝将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END-

图片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