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破危局——柳州市中医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肝胆胃肠血管病区)让急性胰腺炎化险为夷


在急危重症救治中,柳州市中医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肝胆胃肠血管病区)以中西医结合为刃、精准干预为盾,多次成功救治危重急性胰腺炎患者,展现出该模式在逆转危象、阻断感染和促进多系统功能修复方面的优势。团队依托现代医疗技术快速干预,并发挥中医药扶正固本、整体调节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从休克逆转、感染控制到身心康复,一个个转危为安的案例,充分展现了中西医协同在危重症救治中的优势与创新,为患者带来了重获新生的希望。

中西医协同让生命重焕光彩



一名外地重症胰腺炎患者生命垂危,由当地重症医学科紧急转至柳州市中医医院。入院时,患者已陷入感染性休克,多项指标明显异常:白细胞计数高达22×10^9/L,C-反应蛋白超过200.00 mg/L,氧合指数低至200 mmHg以下;甘油三酯18.82 mmol/L,总胆固醇8.74 mmol/L,血钙1.65 mmol/L。CT影像显示双肺感染、双侧胸腔积液,胰腺广泛渗出伴明显炎性改变。患者腹部剧痛,情况危急,属于典型的中医危重证候。

医院普通外科团队迅速启动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一方面给予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强化抗感染等西医措施积极干预;另一方面则运用中药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并配合艾灸与穴位贴敷等中医外治法,以达到温阳利水、疏通气血的效果。

经连日精心治疗与密切监护,患者感染指标迅速下降,呼吸与腹痛明显缓解,腹痛持续减轻,状态逐渐平稳。一周后复查胸部CT见肺部病灶大多吸收,腹腔积液减少,最终成功脱险,转危为安,充分展示了中西医结合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独特优势。


又如一位年轻患者,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于当地医院治疗多日,腹痛始终未能缓解,于是转至柳州市中医医院。入院时患者已呈休克状态,血压低至89/46mmHg,心率达120次/分,神情淡漠,病情危重。普通外科团队迅速予以液体复苏,在完善相关检查后,立即为患者施行超声引导下胰周、肝下及盆腔穿刺置管引流,同时请重症医学科会诊指导监护及抗感染治疗。在明确其病因为胆总管结石后,团队择期行ERCP内镜下取石术,术后配合中药调理及中医外治法,患者逐渐康复。


类似这样的成功案例在我院普通外科并不少见。许多经历中西医结合治疗重获健康的患者,无不对治疗过程表示认可,并对医护团队的精湛技术与人文关怀深怀感激。更有不少患者通过赠送锦旗、手写感谢信等真挚方式,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这些来自患者的信任与肯定,成为中西医结合模式在治疗急危重症——特别是急性胰腺炎中卓有成效的生动证明。


急性胰腺炎:凶险的消化系统急症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其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患者常表现为突发的持续性上腹部剧烈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即使呕吐后腹痛也难以缓解。严重脱水或老年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状态改变。若不及时诊治,病情可能迅速恶化,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胰性脑病等并发症,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构成

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以胆源性(如胆结石)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最为常见,酒精性因素也占重要地位。这些病因导致胰酶异常激活,引发胰腺自身消化和炎症。约20%患者会发展为重症,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是亟需有效救治的急危重症。

中西医结合:独特优势与治疗原则

面对急性胰腺炎的严峻挑战,柳州市中医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肝胆胃肠血管病区)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针药结合、内外同治”综合治疗方案。科室遵循“中西医并重”原则,将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分期理念相融合,针对疾病不同阶段分期施治:在急性反应期,以通里攻下、清热解毒为主,迅速减轻炎症;感染期侧重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恢复期则益气养阴、健脾和胃,促进功能恢复。治疗中灵活运用多种中医特色疗法:内服或灌肠“清胰汤”等方剂通腑泻热;中药外敷胰腺投影区以消肿止痛;针刺足三里、内关等穴位解痉止痛、通调腑气;并配合穴位贴敷、推拿等方法多管齐下。
这一策略体现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思想,与西医手段有机结合,能阻断病情发展、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从而加速患者整体康复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