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施微创 重“筑”根基——创伤关节二病区成功为患者实施复杂跟骨骨折手术


近日,柳州市中医医院创伤关节二病区成功为一名双侧跟骨严重骨折的患者魏先生,实施了先进的“微创经皮螺钉固定术”。此次手术的成功,体现了我院在足踝创伤领域治疗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微小创伤、加速康复和良好预后,为复杂足踝创伤患者提供了更优、更微创的治疗新选择,是我院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理念的又一实践。

魏先生不慎从2米高处跌落,双足跟部剧烈疼痛、无法站立,被紧急送至柳州市中医医院创伤关节二病区。经创二科唐绍彦医师详细检查,结合影像学资料,诊断为“双侧跟骨骨折”。双侧跟骨关节面均有明显塌陷,属于跟骨Sanders II型骨折,简单说,就是脚后跟的“地基”塌了一块。
面对如此复杂的骨折情况,传统手术方案所带来的风险一度让魏先生和家人深感焦虑。常规手术需在脚部外侧切开一道超过10厘米的“L”形切口,创伤较大、术后恢复周期长,并且存在一定比例的并发症风险,如切口感染、软组织坏死或愈合困难等。魏先生坦言:“我们最担心的就是术后恢复不顺利,万一伤口迟迟不能愈合,恐怕得耽误好几个月没法干活。”尤其是了解到可能面临的皮肤问题与漫长康复过程,一家人更是忧心忡忡。

(传统大切口)

创伤关节二病区“新式武器”
跟骨经皮螺钉内固定系统
唐绍彦医师介绍道,跟骨是人体承重最重要的骨骼之一,其骨折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中的难题。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需要一个大而长的切口钢板固定,创伤大、剥离广泛,术后容易出现伤口愈合不良、感染、疼痛等风险,患者恢复周期长,身心压力大。而经皮螺钉固定技术仅需数个微小切口,具备出血少、恢复快的独特优势。
但这项技术也对手术团队提出更高要求。与传统钢板通过锁定机制提供稳定支撑不同,经皮螺钉固定需在闭合条件下,借助克氏针、斯氏针及牵引操作实现精准复位,完全依靠螺钉的空间布局维持骨折块稳定,因此技术难度更大,要求医生对骨折块与螺钉位置有极其精准的把握。

面对魏先生的病情,创伤关节二病区团队并未采取传统方案。在科室负责人庞向华,副主任徐攀峰的组织下,团队开展了深入的术前讨论,最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勇于创新的技术理念,决定为患者实施国内先进的“微创经皮螺钉固定术”。手术由唐绍彦医师主刀、陈锦成医师协助完成。

术后,魏先生恢复情况非常理想,双足肿胀迅速消退,伤口愈合良好,他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并对创伤关节二病区医护人员精湛的医术与体贴的护理服务赞不绝口。

▲术后与术前的跟骨侧位片

▲术后与术前的跟骨轴位片

与传统手术相比,此项改良技术的优势

1.创伤极小:仅通过几个不到1厘米的微小切口,在C型臂X光机的精准引导下置入螺钉,极大减少了对软组织、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2.出血少: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极少,降低了输血需求。
3.愈合快:最大程度地保护了骨折处的血供,为骨折愈合创造了优越的生物学环境,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
4.恢复快: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可以更早地进行功能锻炼,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和康复周期,能更快地回归工作和生活。




柳州市中医医院创伤关节二病区始终秉持“中西医结合、微创化、精准化”的治疗理念,紧跟医学前沿,不断突破技术难点,持续优化复杂骨折的手术策略。此次微创技术成功应用于复杂跟骨骨折,再次体现了科室在创伤领域的专业实力与创新水平。
术后康复同样关键。科室将中医辨证论治贯穿始终,以“活血通络、燥湿消肿”为原则,配合内服中药与外治手段,全面调理患者脏腑功能。同时,以ERAS快速康复理念为指导,以实现“无痛”为目标,为患者制定系统、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助力功能早日恢复。
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广西区级中医重点骨伤专科、广西中医骨伤培训基地及柳州市体育局运动损伤定点单位,我院骨伤科(创伤关节二病区)在关节骨科、四肢创伤、运动医学、足踝外科及创面修复等领域具有深厚积淀。科室现为医院创伤中心病房与运动医学中心,不仅积极开展各类现代医学治疗方法,还创新融合中医外治特色,建立围手术期“无痛病房”快速康复模式,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构建起完善而高效的学科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