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中地区中医系统心病科专科联盟研讨会暨中医系统房颤“舒适”消融新技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10月18日,由柳州市中医医院主办的“桂中地区中医系统心病科专科联盟研讨会暨中医系统房颤‘舒适’消融新技术研讨会”在柳州市中医医院东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会议聚焦中医系统心血管专科联盟建设与房颤“舒适”消融治疗技术革新,以“实操导向、问题聚焦”为核心,为桂中地区中医系统心血管领域同仁搭建起学术交流与技术协作的优质平台。

柳州市中医医院韦艳丽副院长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本次会议聚焦心血管急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新策略,围绕房颤“舒适”消融等前沿技术展开深入探讨,直面DRG支付改革背景下中医学科的机遇与挑战。这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的盛会,更是推动区域医疗协同发展、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重要契机。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凝聚共识、统一规范,加速新技术、新理念的临床转化,真正实现“让技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基层百姓,为建设健康广西、健康中国贡献中医智慧和力量。

研讨会上,由柳州市中医医院牵头的“桂中地区中医系统房颤专科联盟”正式成立,首批成员单位涵盖桂平市中医医院、来宾市中医医院、河池市中医医院、河池市宜州区中医医院、全州县中医医院、鹿寨县中医医院、柳城县中医医院、三江县中医医院、融水县中医医院、柳州市柳江区中医医院11家桂中地区中医医院。授牌仪式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律失常学组委员、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广西医学会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桂春教授发表讲话。他对联盟成立表示高度肯定,指出桂中地区中医系统心血管疾病诊疗需求迫切,联盟的组建搭建了“中医协同、技术共享”的关键平台,为脉冲电场消融等前沿技术下沉基层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希望联盟以此次会议为起点,强化中西医融合创新,让房颤“舒适”消融等先进技术更好地服务区域患者。

作为本次会议的核心学术环节,桂春教授带来了题为《脉冲消融技术的进展与未来》的专题授课。他凭借深厚学术积淀和丰富临床经验,系统解读脉冲电场消融技术前沿动态,介绍该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全球超40万患者已接受治疗,双能量、异形导管等革新设计拓宽了应用场景。结合关键研究数据,他重点解析技术安全性与有效性,同时提醒基层同仁关注能量发放次数与溶血风险、邻近冠脉部位消融痉挛风险等应用细节,为基层规范开展技术提供关键指导。

在后续学术授课与技术演示环节,区内外专家接续分享,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戎靖枫教授讲解脉冲电场消融适应症选择,围术期管理与并发症预防;南京市中医医院陈守宏教授阐述房颤消融“舒适圈”构建路径;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褚庆民教授讲解冷冻球囊房颤消融优势及适应症选择;柳州市中医医院熊小奇教授分享中医系统心病科发展规划、朱仕现教授解析复杂PCI的高效处理策略、刘果果教授论证中西医结合在房颤术后治疗中的优势、杨金霖教授分析DRG2.0改革下中医系统的应对方案,梁艳华教授讲解脉冲电场消融麻醉方案选择。此外,柳州市中医医院莫安教授、李安教授分别进行冷冻球囊房颤消融手术、脉冲电场房颤消融手术演示,直观呈现手术流程与关键技术要点,让参会者近距离学习前沿操作。


为破解基层临床实操难题,会议特设两场针对性讨论环节,省内外专家与基层同仁共商解决方案。第一场讨论围绕“脉冲电场消融技术落地基层”展开,桂平市中医医院何春凝主任、三江县中医医院穆林主任、全州县中医医院蒋鑫主任等专家,结合不同级别医院实践经验,深入剖析“医院开展脉冲手术的核心硬件与软件条件”“县级医院开展该技术的区位优势与患者需求特点”“脉冲手术患者筛选的精准标准”三大问题,为基层医院技术启动提供“从0到1”的清晰路径。第二场讨论聚焦“房颤‘舒适’消融技术的临床价值与中医系统实践”,鹿寨县中医医院文圣刚主任、融水县中医医院覃小芬主任、柳城县中医医院蒋金波主任、柳州市柳江区中医医院覃媛媛医生等,从患者体验、学科发展、实际三个痛点,探讨“房颤‘舒适’消融对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的必要性”“中医系统开展该技术在慢病管理、术后康复中的获益”“基层中医医院开展技术面临的设备、人才、医保对接等痛点及破解思路”,为中医系统推广新技术凝聚共识、明确方向。
本次学术会议内容充实、节奏紧凑,既有新技术引领,又有基层实操研讨;既涵盖理论创新,又包含手术实操演示,形成“授课—实操—讨论”的完整学习链条,为参会者带来一场“干货满满、指导性强”的学术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