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骨骼健康,助力活力人生——柳州市中医医院举办“世界骨质疏松日”义诊

为加强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每年的10月20日被设立为“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骨质疏松日的主题为“健康体重 强骨健身”。近日,柳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联合骨伤科(创伤关节二病区)、综合骨科及风湿免疫科(风湿病科)组成专家团队,在柳侯院区开展了以“关注骨骼健康,科学防治骨质疏松”为主题的专项义诊活动,旨在帮助群众及早发现骨骼隐患,掌握“体重管理+骨骼防护”的双重健康技能,为大众骨骼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屏障”。

义诊现场气氛热烈,前来咨询的群众络绎不绝。专家团队耐心倾听每位群众的健康诉求,指导科学康复训练,并围绕骨质疏松的防治知识、科学补钙等内容作了专业讲解。针对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专家们还提供了个性化的建议,有效提升了群众对骨骼健康的重视程度,纠正了常见的认识误区。

活动现场专门设置了健康知识宣传区。护理人员为大家发放骨骼健康宣传手册,免费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指数,评估体重状况;同时提供免费的骨密度检测,帮助早期识别骨质疏松风险。现场还开展了血压、血糖等基础检测,助力排查与骨骼健康相关的慢性疾病隐患。
本次义诊活动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专业的骨骼健康服务,更让“健康体重护骨骼”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的健康管理方式,让更多群众学会用科学方法守护骨骼健康,掌握“体重管理+骨骼养护”的核心技能,从而远离骨质疏松的困扰。让我们共同践行“健康体重 强骨健身”的理念,助力每个人拥有强健骨骼,乐享健康活力人生!

知识链接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它常常在无声无息中发生,多数人在发生骨折前没有任何症状。加强疾病筛查和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骨质疏松被称为“沉默的骨骼杀手”,早期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腰背疼痛、身高变矮、易骨折等问题,往往已造成不可逆的骨量损伤。数据显示,目前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达32.1%,其中女性更高达51.6%,而长期体重过轻(BMI<18.5)、肥胖(BMI>28)、缺乏运动、钙摄入不足等人群,更是骨质疏松的高危群体。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超重、肥胖问题逐渐成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导火索”,而不合理的体重管理,还会加重骨骼负担,增加骨质疏松、关节损伤的风险。尤其是中老年人、孕产妇、青少年等群体,若忽视体重与骨骼健康,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隐患。国家倡导 “健康体重 强骨健身”,正是希望通过科学引导,让每个人都能掌握健康管理方法 —— 既保持合理体重,减轻身体代谢负担;又通过科学锻炼与营养补充,增强骨骼密度,让 “健康骨骼” 成为幸福生活的 “支撑柱”。

骨骼健康,从现在开始守护
骨质疏松并非“老年病”,年轻人长期熬夜、节食减肥、缺乏运动,也可能导致骨量提前流失;而科学的体重管理(保持BMI在18.5-24之间)、充足的钙摄入、适度的户外活动(每天30分钟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是保护骨骼的“三大法宝”。
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
50岁以上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每日需摄入1000-1200mg元素钙,我国居民日均膳食钙约400mg,因此需额外补充500-600mg/d元素钙。
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①优先通过充足日照合成;② 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每日口服维生素D₃ 1000-2000U;肠道吸收不良或依从性较差者,可考虑维生素D肌肉注射制剂。
②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
阻力训练结合蛋白摄入可改善老年人步态速度、肌肉力量以及人体成分;心身锻炼(包括太极拳、瑜伽、舞蹈)对改善股骨颈骨密度效果最佳;中国传统健身方法(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有利于改善高骨质疏松风险人群和骨质疏松症人群的骨密度,提高平衡能力;广场舞、健步走、游泳等运动可改善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