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简介
柳州市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成立于2001年,经过多年的发展,科室形成“一体两翼,多个亚专科并行,中西医融合并重,中医特色突出“的发展格局,科教研一体化综合发展,以呼吸常见、多发病为主体,呼吸重症、呼吸介入两翼,中医经典为特色,(中医)肺康复为补充,多元立体化发展,科室于2020年通过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科规范化建设项目评审:三级医院达标单位,为区内首家通过专科评审的中医系统单位,国内较早通过评审的的呼吸综合专科之一,2021获评广西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肺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22年获批建设柳州市热病防治重点实验室,2023年获批广西首批呼吸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柳州市呼吸重点专科(培育单位),2024年获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肺病科建设单位、同年获得全国中医经联盟副盟主单位,同时科室还是国区域中医肺病诊疗中心医联体成员单位、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中西医协组成员单位、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传承工作室承接单位、广西呼吸专科联盟成员单位、肺病中医经典病房,院呼吸康复中心等。
科室荣誉墻
科室规模:目前共有医护人员74人,医生20人,主任医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在读博士1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9人,住院医师5人,医师团队中研究生学历人员18人,占医生总数的90%,护理团队54人,人才梯队完善,结构合理。科室医护人员均掌握扎实的呼吸危急重症临床诊疗技术和中医辨证施治/护能力。科室目前设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呼吸普通病房、肺病中医经典病房、呼吸介入室、肺康复综合治疗室、肺功能检查室、中医综合治疗室等功能板块,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三病区,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三个病区,额定床位94张(RICU床位15张)。
专科技术优势及特色:目前科室形成以呼吸系统常见、多发病为主体,呼吸重症、呼吸介入为两翼,呼吸康复为补充,中医经典病房为特色的多种技术中医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开设呼吸重症、呼吸介入、肺栓塞与肺血管病、肺部肿瘤、呼吸睡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间质性肺疾病等9个亚专科学组;设有呼吸内镜介入诊疗室、门诊综合诊疗室、呼吸睡眠疾病诊疗室、肺功能检查室、呼吸康复治疗中心、中药煎药室等功能区。
中医特色优势:科室以“中医回归经典,经典回归临床”为理念,做强传统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2023年与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科合作,建立国内首家肺病中医经典病房,同时也是“黄煌经方”广西推广的组长单位,在成熟专科的基础上植入中医经典灵魂,开创了中医经典病房发展的新模式,也为科室的发展装上新引擎,倡导“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以中辅西,中西融合”的理念,以“圆运动六经辨证”为中医诊疗工具,全面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诊疗康复的优势,倡导安全、高效的绿色疗法,充分发挥经典中医在急危重症中的作用,特色鲜明,设置独立煎药室,提供及时的中药汤剂煎煮服务。
总结出:”从三阳病论治肺炎”、“六经分治急危重症”、 “六经分治截断病势预防重症” 、“六经分治,是治未病更高层次的体现,是中医学对重症预防理念的倡导和先行经验”、“六经病机指导中医外治”等一系先进的理念,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发展,受到业内关注。
在临床实践中以“六经病机统病”为指导制定科室协定方,根据病机组合经方合方,扩展应用,制订了加味小青龙汤、薏蒿化湿汤、加味竹叶石膏汤 柴胡宣肺汤、补中益气汤、大承气汤、温肺散结汤、破格救心汤八个科室临方制剂,涵盖六经主要病机,方便快捷高效使用,保证方剂的稳定性,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疗效优势。
在“六经病机”指导下的开展中医外治技术研究,丰富了中医外治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开发出“固元灸”“火龙罐”“督脉灸”等多种特色疗法,临床反应良好,中医特色突出。
开设中医经典门特色门诊,让优势的中医药疗效全周期覆盖,满足不同人群的中医药就医需求。
呼吸重症技术
我科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设计床位22张,实院开放床位22张,病区实行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特级护理病房-呼吸康复治疗室一体化阶梯式管理模式。科室现拥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转运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多功能监护仪、输液泵,降温仪、CRRT、PiCCO、ECMO(与医院合用)等一批先进的监测和治疗设备。在危重病人器官支持、重症感染治疗、临床营养、内环境紊乱纠治及危重病人远程转运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以重症肺炎、高危肺栓塞、呼吸衰竭、ARDS、多器官功能不全、急(慢)性心功能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救治为技术特色,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等规范化呼吸支持、气道管理,重症康复、重症肺血管病的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床边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为科室特有优势。
科室可开展精准的器官监测技术及器官支持技术及危重患者长途转运。器官监测技术,包括呼吸力学、食道压、跨肺压、床边肺功能检测、脉搏轮廓心排监测(PICCO)、床边心肺血管超声检测、血气分析等技术,可为危重症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的呼吸与循环监测,为危重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依据。器官支持技术包括呼吸支持及气道管理、循环支持、床旁气管镜介入诊治、肾脏支持、重症康复等技术。在呼吸支持技术方面,可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个体化呼吸支持方案及人工气道管理技术,包括鼻导管及面罩吸氧、经鼻高流量加温加湿吸氧(HFNC),无创正压通气,有创正压通气,俯卧位通气,肺复张技术,体外膜式氧合(ECMO,人工肺)等。
对重症康复患者可开展早期呼吸康复,气道廓清技术,振荡排痰机、胸部物理治疗、呼吸训练、咳嗽痰训练、体位引流、气管镜吸痰、膈肌功能训练、四肢康复锻炼。可进行床边气管镜吸痰及肺泡灌洗液检查、辅助困难气管插管术,引导经皮气管旋切术,床旁气道异物取出及床旁气管支架植入术等进行大气道阻塞、气胸等危重患者的介入治疗等。
科室同时还可以熟练进行持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血浆置换、血液吸附等技术,为急慢性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患者提供有效及时的治疗手段。
在现代支持及治疗技术加持的同时,科室运用“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全程中医药介入,六经分治,并结合特色中医外治疗法,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对于提高拔管成功率、重症救治成功率、缩短上机时间、缩短RICU入住时间、减少抗生素使用、降低多重耐药菌产生等多方面有明显优势。
呼吸介入专科技术
科室配备独立呼吸介入室及呼吸介入亚专科团队,介入室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设立有2个常规治疗台,具有示教室、复苏室、独立洗消间、内镜库等。拥有呼吸介入团队医护共8人,其中高级职务3,中级职称3人;其中固定医护4人,均独立专科进修,可同时开展经皮、经血管、经支气管软(硬)镜进行呼吸介入治疗,具备开展内科胸腔镜的条件,能够开展多项三四级呼吸内镜诊疗和经血管栓塞止血\镜下取栓溶栓治疗、及经皮介入消融治疗等技术, 常规开展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电凝切、氩气、冷冻等气管肿瘤冻切术等,周围型肺癌经支气管镜诊断消融或经胸壁穿刺及消融、并常规开展现场细胞学技术(ROSE)大大提高了活检阳性率。为区内为数不多的能同时开展经皮、经气管、经血管进行呼吸介入诊疗的科室之一。
科研成果:近年来获各级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柳州市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厅局级课题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SCI期刊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科技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科室亚专科团队介绍\医生团队
呼吸重症亚专科
朱军宝 曾志雄 罗乐 王盛龙 李军 彭也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
呼吸介入亚专科
郭栋伟 朱军宝 王盛龙 张鹏飞 李洲强
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 住院医师
肺栓塞与肺血管病亚专科
朱军宝 何智群 户海宁 唐文福 黎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 住院医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支气管哮喘亚专科
张华玲 廖丽君 张鹏飞 彭也 吴官柱
副主任医师 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 住院医师
肺部感染亚专科
曾志雄 罗乐 廖丽君 刘凌志 李钢磊 郭巍星
副主任医师 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 住院医师 住院医师
肺结节与肺部肿瘤亚专科
郭栋伟 何智群 刘凌志 唐文富 李洲强
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 住院医师
科室亚专科团队介绍\护理团队
中医小组
赵瑜珺 卢 芳 蓝冬梅 姚观凤 梁春议
主管护师 主管护师 主管护师 主管护师 护 师
胡 颖 王朝瑞
护 师 护 师
呼吸慢病小组
梁双萍 雷雨利 吕姿慧 王 英 叶秋霞
副主任护师 副主任护师 主管护师 主管护师 护 师
韦香花 苏兰君 覃玉优 蒙上瑶 梁东兰
护 师 护 师 护 师 护 师 护 师
康复小组
梁双萍 赵瑜珺 廖翠芬 莫翠琼 陈吉秀
副主任护师 主管护师 主管护师 主管护师 主管护师
苏娉敏 朱维柳 钟小燕 罗雨薇 潘冰连
主管护师 主管护师 护 师 护 师 护 师
内镜小组
梁双萍 赵瑜珺 姜艳 陈 荣 黄海纹
副主任护师 主管护师 主管护师 主管护师 护 师
唐 展 李瑞生 韦彩逢
护 师 护 师 护 师
气道小组
赵瑜珺 梁双萍 庄 晶 韦雪珍 廖伟伟 蒙成杰
主管护师 副主任护师 主管护师 主管护师 主管护师 护 师
莫翠琼 刘文馨 容媛 谢梦云
主管护师 护 师 护 师 护 师
血透小组
赵瑜珺 梅顺源 廖小燕 窦森林 蒙成杰
主管护师 主管护师 主管护师 主管护师 护 师
李瑞生 黄海纹 韦彩逢 宁 著 梁 巍
护 师 护 师 护 师 护 师 护 士
查看更多